发布时间:2021-06-02 00:00 来源:中国政府网
关键词:绿色复苏全球经济
摘要:疫情之下,可持续金融、气候变化、公共卫生、贸易投资及国际合作成为国内外共同关注的话题。在近日举行的国际
金融论坛(IFF)2021年春季会议上,与会嘉宾围绕这些热点话题展开讨论。如何进一步深化新形势下的国际合作,完善全
球金融治理?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梁涛表示,全球货币政策在宽松的基调下加速分化,西方发达经济体政策宽松幅度前所未
有,决策的独立性明显下降,而且产生了巨大的外溢效应,推高了全球债务规模,推升金融市场泡沫和通胀预期。
疫情之下,可持续金融、气候变化、公共卫生、贸易投资及国际合作成为国内外共同关注的话题。在近日举行的国际金融论坛(IFF)2021年春季会议上,与会嘉宾围绕这些热点话题展开讨论。
全球治理呼唤变革
在后疫情时代,以国际合作破解现实难题正在成为一种广泛共识。疫情面前没有人可以独善其身。只有团结才能够发展,才可以应对当下的种种挑战。否则,没有人会是赢家。
国际金融论坛(IFF)大会主席、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周小川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面临诸多严峻挑战。鉴于此,本次会议围绕“后疫情时代全球治理与国际合作”这一主题开展研讨,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新开发银行行长马科斯·特罗约表示,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E7国家(即中国、印度、俄罗斯、印尼、巴西、墨西哥、土耳其)GDP为53万亿美元,已经超越G7国家(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加拿大)的GDP(40万亿美元)。这意味着,新兴国家正在崛起,这个趋势在后疫情时代将延续下去,全球治理应反映出这种变化。
在后疫情时代,以国际合作破解现实难题正在成为一种广泛共识。IFF联合主席、比利时前首相范龙佩说,疫情面前没有人可以独善其身。人们必须要意识到,只有团结才能够发展,才可以应对当下的种种挑战。否则,没有人会是赢家。
第12任世界银行行长金墉在演讲中表示,抗疫过程中的“中国模板”对于世界都有启示作用,“对公共卫生以及医疗领域的投资是具有成本效益的,它不仅可以挽救人们的生命,还可以节约资金,推动经济增长。中国迅速从疫情中复苏,便是最佳的榜样。所以,应当鼓励国际金融机构与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其他机构、非政府组织和私营部门开展更加密切的合作,以确保所有国家都能获得专业知识和包括疫苗在内的必要医疗资源”。
联合国工业和发展组织总干事李勇认为,疫情造成了破坏,也提供了机会。数字化解决方案在各国抗击疫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大大改变了各种金融服务的形式。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行长金立群表示:“全球的治理要想做得好,要保证所有国家遵守国际治理,而且要有一种契约精神。全球治理需要进一步加强,而且要采取更有纪律性的措施。”
如何进一步深化新形势下的国际合作,完善全球金融治理?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梁涛表示,全球货币政策在宽松的基调下加速分化,西方发达经济体政策宽松幅度前所未有,决策的独立性明显下降,而且产生了巨大的外溢效应,推高了全球债务规模,推升金融市场泡沫和通胀预期。在发达经济体坚持低利率政策的同时,近期一些新兴经济体也宣布加息,可能引起全球金融资产重新定价,甚至造成资产泡沫的破灭。对此,梁涛建议,应该深化抗疫合作,加强政策协调。
绿色复苏势在必行
气候问题不是“未来的威胁”,而是现实。虽然《巴黎协定》得以在2015年的全球气候大会上通过,目前已有约200个国家和地区批准签署了该协议,但在具体落实过程中仍有缺口待弥补。
后疫情时代,各国除了要共同应对疫情造成的问题,还面临着可持续发展及气候变化的巨大挑战。全球经济应如何实现“绿色复苏”?
IFF联合主席、第56届联合国大会主席、韩国前总理韩升洙表示,气候变化不是“未来的威胁”,而是现实。虽然《巴黎协定》得以在2015年的全球气候大会上通过,目前已有约200个国家和地区批准签署了该协议,但在具体落实过程中仍有缺口待弥补。中国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主任刘燕华认为,主要缺口有3个,分别为承诺缺口、技术缺口和资金缺口。尤其是资金缺口,他认为目前掌握的资金不足以支持各类行动的需求。
持相同观点的还有联合国副秘书长、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英格·安德森。他认为,目前全球资金配置并没有与气候变化危急程度相匹配,虽然疫情中的部分资金的确用到了正确的地方,但仍有一些经济体并没有给予绿色发展足够的重视,“这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情”。他认为,必须将更多的研发力量、更多的投资投入到绿色发展领域。
亚洲开发银行副行长艾哈迈德·赛义德也认为,绿色复苏将是有韧性的复苏,将令所有人受益。他表示,全球的问题需要全球解决方案,全球解决方案需要全球合作。
论坛上,与会嘉宾积极评价中国在“绿色复苏”方面作出的努力与贡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表示,中国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展现了重要的领导作用,也突显了在这方面达成的全球共识。IMF研究表明,开展绿色基础设施投资,同时实行碳定价,可以使全球GDP在未来15年内每年提高0.7%,同时还能创造数百万就业机会。金融部门将在这一领域发挥关键作用。
抓住碳中和机遇
气候投资正在成为一门“好生意”。碳中和是一条“又长又宽的赛道”。面对这样的机遇,各方要有长远目光、做长远规划。目前,业界已经形成共识,碳中和投资方向将主要集中在能源、交通、建筑、工业和绿色农业等领域。
与会者普遍认为,推动碳中和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系统性变革,将孕育大量创新、创业和投资机会。
在IFF理事、美国保尔森基金会副主席兼总裁戴青丽看来,气候投资正在成为一门“好生意”。“最好的例子就是特斯拉。去年,它的股票飙升了740%,其市值已经超过通用汽车。中国将成为气候商业热潮的核心,不仅因为中国的排放规模创造了机会,而且还因为中国正在成为创新绿色金融和清洁技术的领导者。”
IFF副主席、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陈文辉认为,碳中和是一条“又长又宽的赛道”,很可能像数字化一样让整个中国各个领域焕然一新。面对这样的机遇,投资机构要有长远目光、做长远规划。
目前,很多先行者已经在加紧探索这个“赛道”。丝路基金总经理王燕之说,要高质量建设“一带一路”,就必须要看到碳中和与气候变化对于各国和世界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要加大对碳中和领域的投资布局,更加重视发挥股权投资的作用。
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表示,碳定价机制牵涉到世界不同国家的协调。在这个问题上,绿色溢价可能更具有可操作性,也更能体现效率和公平。
目前,业界已经形成一个普遍共识,碳中和未来的投资方向将主要集中在能源、交通、建筑、工业和绿色农业等方面。要抓住历史性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必须深入这些领域,寻找下一个风口。
世界资源研究所高级顾问、联合国前副秘书长索尔海姆建议人们更多关注传统能源企业转型、公司治理以及技术导向方面的趋势,中欧正在联合制定《全球绿色投资指南》,为将来创造更好的投资环境。
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余红辉以近年来的多个案例说明,应对新发展格局下生态文明建设新要求,科技创新将起到关键作用。要通过扩大绿色低碳技术的集成应用,实现零碳效用规模化,进而引领区域绿色转型。
亚洲开发银行能源部门总监翟永平认为,碳中和包含碳强度下降、碳达峰、碳中和“三部曲”,这需要技术创新、商务模式创新和金融创新来支持,金融创新能够带来更多技术创新,再通过商务模式创新使其应用落地。中美绿色基金首席投资官吴竺也认为,金融行业应该更好地推介科研成果,推动技术商业化落地和实施,引领中国绿色转型发展。
TPG德太投资联合COO乔纳森·加芬克则表示,当前世界正处于气候变化的重要时刻,而中国是这一方面的引领者,这也是众多国际企业希望抓住中国机遇的原因所在。(记者 徐胥 孙昌岳)